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张雪【散文】心归本真 阅尽繁华
发布日期:2022-03-12    作者:张雪    来源:新元公司    点击量:846    分享到:

一生择一事,一事渡一生。

偶然知道樊锦诗是在中央台的《朗读者》节目,她从第一次听说敦煌,就彻底的爱上敦煌,一辈子与敦煌缠绵纠缠,守护国宝几十年。抱着对樊锦诗和敦煌的好奇我拜读了有关她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感受颇深。

坚守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需要勇气。人们常说:做一件事很容易,但一辈子坚持一件事却很难。樊锦诗一位瘦小的江南女子,出生书香门第,可谓是大家闺秀。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来到了吹了半个世纪风沙的莫高窟,将自己生命中弥足珍贵的几十年给予了敦煌。而她与丈夫更是谱写了一段“相识于未名湖,相爱于珞珈山,相守于莫高窟”的佳话。

工作人员修复莫高窟_副本.jpg

其实最初分配到敦煌时,樊锦诗并不想去,甚至后来一度有过想要离开的念头。因为大漠的荒芜,使她无法担任其他角色,她是女儿,是妻子更是母亲。每当离开敦煌的机会摆在面前,她都会挣扎,可是终究斗不过自己那颗坚守的“初心”,一次次的选择留下,这一留便是一生。书中一半的篇幅都在讲述这位“敦煌女儿”在敦煌所做的一切,敦煌对于她已经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地理位置,更是她对敦煌那份难舍的情分。

塞罕坝林场工作人员_副本.jpg

从常书鸿、段文杰到樊锦诗,以至现在更年轻的“敦煌人”他们一代代驻守荒漠,扎根敦煌,成为“守窟人”;从王尚海、覃雪梅到陈智卿,三代人的守护将黄沙漫天的塞罕坝变成了茫茫林海。我们每个“北移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公司建设征程_副本.jpg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正如书中所述,莫高窟是一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得正果。世上不是成功的人少了,而是放弃的人多了,让我们慢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心回归最初的本真,才能阅尽世间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