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细微如蝴蝶之鼓翼,也能造成千里外之飓风。——混沌理论
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这一过程被称为“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这部影片便对这一混沌理论作了精彩的诠释。
电影主题鲜明,当男主人公每次想改变现状时,就会通过阅读他的“日记本”产生时空穿越,回到日记相对应的时间和地点,扭转已经发生的历史。他把自己当成了那只“蝴蝶”,日记本则是他思维风暴发生的窗口。面对亲人、朋友或爱人遭遇病祸时,他妄想通过挥动自己的微弱的翅膀回过去改变他们的不幸。可结果却是每当他拯救了一人的不幸,就会另一人甚至多人变成这次营救中的不幸者。为了修补那些因他而不幸的人生,他反复回到过去,试图更改,但得到的结果却一次比一次差。他开始思索自己是这一切祸端的源头,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周围亲近之人因他而走上极端,影片的最后他选择亲手掐断脐带将自己杀死在母胎里,只要自己不来到人世,与他发生关联的人都会过的很幸福。就像影片最后所说,幸福是要以牺牲才能够达成的。他把自己当成引发所有不幸的罪魁祸首,万恶之源。
回到过去改变某个事件中的一点细枝末节,命运就会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生改变,从此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影片的意义仿佛并不限于对蝴蝶效应这一混沌学理论的说明,它似乎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现状变得更好,并有机会从过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来过,结局是否可以如你所愿变得完美?影片似乎也给出了答案:在一种假设有悲惨结局的时候,试图从开始来改变时,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看完这部影片,也被这种无法悖逆的理论所触动,《蝴蝶效应》电影本身就是一次“不经意”的挥翅,引发我们强烈的心灵触动,我们总是试图改变过去,用“如果当初,那就好了”这种语调来遮掩过去误选的弯路,弥补留下的遗憾。可是人生并没有如果,任何一点的阴差阳错或多或少都会改变我们的未来。
我们要相信存在即合理,正是这种限制才体现了生命、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妄图改变昨日的遗憾不如努力把握明天的美好。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今天,正是这些错误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刻骨铭心和可贵。
人生的路的悲喜都是自己的收获与所得,多想过去徒生悔意,不如释然过去,直面未来,不虚度每个现在,胜过让人生重来千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