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学习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组织学习园地
【2022年通讯员培训优秀心得体会】刘菲: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
发布日期:2022-07-18    作者:刘菲    来源:新元公司    点击量:933    分享到:

谈及此次通讯员培训班的心得体会,想用这样一句话开始。

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每一位通讯员在提笔时,大概都和我一样,总是被会杂乱无章的事实与细节搞得晕头转向,这次培训班的精彩瞬间,记忆犹新。那么,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一、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开班仪式上王强书记以“苦旅”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新闻宣传工作要自找苦吃,享受苦旅这个过程”。一篇成功的文章早在落笔之前,就应该已经存在于你的大脑中,新闻宣传重在有心,贵在持之以恒、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从进入通讯员行列以后是学以致用还是不思进取放笔不耕,忘乎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把新闻宣传工作运用到实践中去。而怎么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次培训也给了我答案。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我们应该坚守初心,细心、用心、有信心的做好宣传工作,时刻俯下身子,用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最接地气的镜头和语言来宣传,来报道,来引导舆论的导向,让正能量常伴我们。

二、有风有雨要风雨兼程,不断努力。

通过中国电力报记者范超老师的讲课,我深刻的理解了新闻宣传宣的是什么,为什么而宣。他以亲身经历分享了在不同岗位上如何发挥正能量,再到报社任职如何通过自身发挥光和热,从他基层的点滴趣事,再到面临着恶劣条件、种种挫折,又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以生动的图片和事例详细讲解了手机摄影的基础构图、光影、视角、思路以及后期等知识,“干货”满满,使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努力做好。范超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不断努力的他,我反复思索,作为一位通讯员,多看、多读、多练、多学习、坚持不懈,我做到了吗?

三、现场写真事件小,重细节。

以前写通讯稿,总想着从大的方面写,用华丽的语句高谈阔论,或是长篇大论,才觉得文章写得好。通过中国电力报编辑杨苗苗老师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细看每一篇优秀的作品,记录的都是小事,从小事出发,着力渲染某个细节,显得更加的真实、贴切,这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并产生共鸣。总之,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才称的上是好文章。

培训中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戈壁滩里的抢修》:“虽然大风停止了,但是在茫茫的戈壁上,抬头仰望光伏板依然有沙尘进入眼睛”。这种抢修稿件与我们的检修工作非常接近,一篇抢修的枯燥事件,因为加入了这样的细节描写而让我们感同身受,更容易被感染。我不禁思考,自己在写设备类的稿件时,仅限于设备如何检修?检修中又如何处理问题和困难?写的文章老套,不能够吸引读者。然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写作方式方法上,对我启发很大。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由于工作忙,要顾及家庭、工作、孩子,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素材去写,怎样更好的找到写作主题?”对于写作我们总是为自己找了一个又一个理由,其实对于好的文章,不是一次就能写好的,写作是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养成记录,勤观察的好习惯,沉淀自己,才能提笔成文。

自从实打实的接触到新闻宣传工作,才明白宣传工作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前期策划安排,拍摄时考虑周全,后期写稿再三斟酌修改,制作过程精益求精,为了制作好一部片子,往往需要2-3人的齐心合力。用心,是每一位新闻宣传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此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一方面将公司党群编辑修改后的稿子与自己的初稿再三对比,认真揣摩发稿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丰富的,更加广阔的。在读书这件事上,排好读书计划,让自己在写稿时既有客观数据显现又有文学底蕴做支撑,学习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开始了就坚持下去。

同时,我要学会如何撰写通讯稿。一要有敏锐发现新闻的眼力,要有独特的视角,学会以小见大;二要有脚力,能走遍千山万水,穿梭于生产厂房,听尽千言万语,活跃于各个检修现场;三要有脑力,思想要有深度,价值才会有高度。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站位,深究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四要有笔力,只有构思巧妙,才能文风鲜活。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此次培训拨开了我写作上的迷雾,坚定了我笔耕不辍的决心。写作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注定不能组团前行,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今日写下“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这个标题,我愿意用我的行动,来实践这一真理,重任在肩,任重道远,在坚守与前进的日子里,相信岁月无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