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陕北,在大多数人心中是这样的,有着高亢粗犷的陕北民歌、贫瘠的黄土高坡、镶嵌在山坡上的土窑洞、头戴“白羊肚头巾”的后生、身穿兰花花棉袄的婆姨。
陕北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朋友小聚,席间主人会端上大盆的炖羊肉、大烩菜、铁锅烩面等,拿出珍藏已久的西凤酒,热情的招呼客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这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黄天厚土上,养育出一批批毓秀精灵,他们凭借自身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苦的精神,走出陕北,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记录这些人的光辉事迹,为激励后来者成长成才,榆林在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建设“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共珍藏了马文瑞、路遥、张维迎等700多位走出家乡的榆林骄子的影像、人文资料,详细纪录了各类行业榆林儿女的人生风采。
陕北歌舞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一。民歌的种类很多,在田间,人们常常唱红色革命类歌曲,比如《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拥军秧歌》等等。放声高歌一曲,不仅释放了一天的劳累,满足了精神上的快感,同时也表达出劳动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在民歌当中有许多以爱情为主要题材的,由于陕北地域局限了年轻男女的自由恋爱,人们比较保守内敛,他们常常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陕北人不仅能歌而且善舞,陕北舞带着一种粗犷、豪迈,透出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秧歌表演者通常有数十人至百人,伞头为整个队伍领导者,踏着铿锵的锣鼓,随着嘹亮的唢呐演奏者作出相应的动作。
在陕北,有“无羊不成席”的说法,做客吃席常见到的是炖羊肉和羊肉面。但最著名的是在普通饭桌上见到的羊杂碎。羊杂碎的特色为杂、碎,其主要材料有羊头肉、羊肚、羊血,加上本地的细粉条和芹菜,主料倒入羊骨汤,煮开后将熟羊血、粉条、芹菜加入,烩熟后加入香菜葱花,羊油辣子和盐,一锅滋味醇厚的羊杂碎就可以出锅了。在这黄土高原,天地寒冷的地方,清晨来一碗羊杂碎,酣畅淋漓。除了著名的羊杂碎,还有各县区的特色,较有名气的子长煎饼、子州果馅、绥德抿节、横山油馍馍等等。陕北美食,生在陕北,香飘万里,许多外来游客慕名而来。
陕北,我的家乡,生我育我的摇篮,我深情地眷恋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