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樊永艳【散文】让生活充满阳光---《隐入尘烟》
发布日期:2022-09-08    作者:樊永艳    来源:新能源科技公司    点击量:789    分享到:

最近看了李睿君导演的电影《隐入尘烟》,这部电影的主线很简单,讲述了在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个体,相依为命的故事。

d42fb59a0e37ecf00775de114789125_副本.jpg

一个是大龄单身汉马有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风霜,已经几乎看不出年纪;另一个是身体残疾,小便失禁,还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曹贵英,他们被迫结婚,然后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对彼此渐渐产生感情。

婚后,马有铁继续着辛苦的劳作,同时还要照顾这个身有残疾、并且对于田间地头的农活有些许吃力的“婆姨”。影片里贵英大多数是被照顾的,有铁耙地时,她坐在爬犁上压着;有铁出远门给侄子拉家具也要给贵英做好吃食,怕她饿着;外出有铁因为怕累着驴自己跟着驴车走,却让行动不太方便的贵英坐车;因为贵英尿裤子的毛病,有铁每天得给她换洗,担心别人嘲笑还想着给她买件长大衣,既能保暖也能遮羞;贵英自从嫁给有铁,虽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干太多的农活,但她总是在有铁出门时有一句温暖的叮咛,累了时有贴心的问候;有铁晚归时她不顾寒冷地守候,不停地来回换装热水,只为晚归丈夫能喝一口热水......贵英的到来和体贴也让有铁的生活多了些色彩。

也有不少网友质疑故事情节的真实性,纷纷表示这个时代竟然也有这样的生活。而影片的一步步推进却让人们在两人艰难的生活中注入了一些些光亮,准确地说是有铁和贵英用自己的人性和两人相依为命的情感互动让整个故事有了光。在那样艰辛的生活条件下,两人的婚礼除了领证拍了一张照片外,就是贴在墙上那个大大的红双喜了。每一次搬家的镜头里,都出现了有铁把喜字拿到新屋再贴上的场景,也许这就是他们对生活的追求。那一抹红给他们的生活添了一丝丝仪式感,也给他们的人生多了一束光。两人把借来的十个鸡蛋放到打了孔的纸箱里,拉上电线,接上灯泡,用这个简易的“人工孵化器”孵化他们的希望,为他们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温暖的心中增添了一道光。辛勤的劳作,滴滴汗水,夫妇俩人在春去秋来时收获了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的麦子让他们的眼里亮起了希望。有铁用麦粒按压在贵英的手背上,印下一朵小小的“麦粒花”,笑言这样就不怕贵英走丢了,一朵小小的“麦粒花”诉说着两人特有的朴素浪漫的约定。“麦粒花”的浪漫在全片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有铁给贵英爱的承诺,第二次是贵英给有铁爱的回应,第三次是贵英溺亡后有铁给贵英的思念。小小的“麦粒花”让我们回味着他们相依为命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艰辛生活中的丝丝光亮,哪怕是最后贵英不在了,也能留下一点点的念想。

影片中,有铁和贵英除了日常生活的点滴外,两人大段语言的交流很少,大多是简短的对话,但有两个场景的对话却是让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是两人在雨夜抢拓好的砖坯后,在清晨的阳光里谈到当初相亲的场景。贵英说当时看上有铁是因为看见他安抚挨打的驴,由此知道他的善良。而有铁的善良在影片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别人需要他稀有血型的血液时,他默默地一次次献血,没有提任何要求,就算当事人儿子帮他买下一件送给贵英的大衣,他也最后用粮食折算还上了买衣服的钱;打水时,水桶里舀进来的几只小蝌蚪也被他细心地用手托了放回水中;多年来众人都知道他被自己的哥当免费的长工使唤,他也毫无怨言,只要哥一句话,他就会默默地付出;影片最后他卖粮食时,别人更是一个劲地压价,去零头,他也平和地应着……也许有人会说,他不过是生活卑微,人老实,没头脑。但另一个场景却让我们对有铁更增加了一丝敬意,甚至可以看出他有着和很多人不一样的生活哲学思考,虽然那很朴素。影片中有一段有铁和贵英走在麦地里的对话,有铁说:“对收割的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雀儿,麦子它能说个啥?对磨,麦子它能说个啥?对被当成种子,麦子它能说个啥?”这样的话似乎包含着有铁对生命的思考,还有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也许是不自觉的,但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开始对有铁有了更多的理解,看到了他生活中光的来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炫耀幸福,但永远别忘记苦难,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人间的沧海一粟,一生劳碌最终也是化为尘烟隐入滚滚烟尘,无影无踪,这是所有人的宿命,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一些身外之物,人的一生短短数十年,我们的身边也有无数的桂英和有铁,当我们视而不见不是贫穷和苦难远离了我们,而是我们走的太急,忘了来时的路。当有一天我们在某件事上也成了不被重视的边缘人,我们又何尝不是曹桂英和马有铁。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把每个人都催成了半生不熟的状态,人们浮躁浅薄,狂妄至极,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一辈子也只是普通的生而为人,一辈子也只是借一副皮囊在世间走一遭而已,我们不知道好日子会不会来,但向往着,脚踏实地走着,希望总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