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孟蒲彦【散文】学习做“配角”
发布日期:2023-07-06    作者:孟蒲彦    来源:新元公司    点击量:634    分享到:

晚上临睡前,接到大儿子的电话:“妈妈,我有一事想不清楚:为什么我弟弟作业写全对大家都夸奖他?我当年上幼儿园的时候比他更厉害呢,西安赛区快心算第一名啊!我就是不服气!他那点成绩也值得夸奖吗?”我猜,他大概是委屈了,以一个十岁男孩的知识积累大抵是解决不了这一类问题的。所以这个时候提出来,我很欣慰,决定跟他探讨一番,但不是现在。等他平复了情绪,我便告诉他:“今天太晚了,先不想这个事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明天下午放学后我们视频讨论,刚好这个时间段我也考虑一下,你也想一想。”

配图1.jpg

作为父母,关于养育孩子的理论知识,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从未放松,不敢懈怠,唯恐一步错步步错。但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总是大打折扣,收效甚微。一想到两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心里难免愧疚。所以遇到问题总是“好言相劝”,实在不行也仅限于“大声呵斥”,绝不会“大打出手”。

撂了电话,我不禁长吸一口气,养育孩子可不比上班轻松啊!就事论事,这个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来几个方面的小问题,我需要一一给他解释清楚。虽然不能与“专家”媲美,至少让孩子心里坦然接受并且消除顾虑,这是我最想得到的效果。

首先,孩子做对一件小事该不该夸?诚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怎么夸?我之前看过类似的报道,学校老师也经常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夸孩子不能单纯的说“你真棒”、“你好厉害”“你最优秀”等等这类简单的语言。应该针对他做对或者做好的一件事来肯定他,比如“你的口算题在你认真的计算下结果全对,认真的孩子好让人喜欢啊”“你玩够了把玩具能放回架子上,让玩具也回家,你好有爱啊”、“你可以在摔倒的时候自己爬起来,真的好坚强……”这样的描述不仅让孩子得到肯定,而且明确了自己做好哪些事情而被肯定,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感觉到父母在用心肯定和表扬,关注到细节了,不是敷衍不是应付。时间久了,孩子会越来越懂事,父母也越来越顺心。当然这种肯定的语言,在孩子越小的时候使用效果越好。对于大孩子父母就应当再多一些耐心,一件事情总要掰开了,揉碎了,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说清楚。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父母,远比我们想象的敏感,我们对待孩子更应该用心。

其次是曾经和现在的关系。我所能给孩子解释的仅仅是一层皮毛,只希望他可以放下曾经,于是我拿自己做反面教材给他举例。我小时候学习也是不用父母操心的,奖状拿到手软,是村里人都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高中三年,由于我自身原因,高考失利,被别人当成笑话。以至于我现在没有几个同学的联系方式,心里很抵触和大学之前的同学联系。我这种心理是不对的,但是当时没有人给我讲,我一味的钻牛角尖,结果把自己弄丢了。现实中的我自卑、敏感、孤僻、轻易不敢博,这些都是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后遗症”。直到后来,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自己迷惘或者困惑的时候,在自己愤懑或者委屈的时候,在自己得到或者失去的时候,在很多很多的时候,我慢慢的感悟,曾经也只是曾经,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最重要的是当下我们该怎么做。曾经的荣耀属于曾经的自己,当下我们更应当把握时机,从零开始,为未来的自己创造“曾经更荣耀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意义,他们也需要探索。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恣意成长,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下,我们做父母还是要做好“辅助”,当好监护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孩子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一个“配角”,是顶重要的“配角”。我的个人见解也并不一定对,所以我会更加努力,虚心求教。争取做孩子眼中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