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这片大地上蕴藏着神奇的自然力量。数亿年间,在流水、风化、冻融、海浪潮汐及地质构造运动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地貌。它们在日月星辰的轮转中,在风沙流水的奔去里,演绎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周末正好得空,约了闺蜜带着姑娘一起重游龙州水上丹霞。一路欢声,一路笑语,天空中一点阴云也似是笑逐颜开,透射出快乐的阳光。同车的闺蜜也不忘俏皮中蜜语甜言,直惹得我家姑娘笑声不断,笑声如晨曦般清新又如银铃般清脆响亮,一听就知是愉悦心满。
当车进入龙州地界不久,远远就看见路的尽头,许多突起的山头,形状各异,在似雾非雾中若隐若现,绵延出视线之外,好似悬挂天边的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欣喜里鼓胀着期待。
泊好车,推开车门,七月热情似火的阳光迎接了重游故地的我们。我在太阳老人热切的目光下,举目四望,寻找红砂岩的踪迹来印证想象的依据。龙洲的红砂岩大都被厚重的黄土所覆盖,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力和雨水的冲刷下显露出来形成孤立的山峰和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风雨侵蚀后“雕琢”成鬼斧神工般的雕像,有的像兽首,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向我们展示着这塞上丹霞的风采神韵,险峻处如刀劈斧砍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姿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玻璃桥拨浪谷的景观便映入眼帘,那一片红颜色像农田里干活老人的皮肤一般,层层叠叠的纹理,像叠着的书页,这是大自然书写的杰作,又像老父亲那双被生活操磨出老茧大手,放眼望去,不时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心旷神怡……
从景观梯一眼望下去,一条混浊的小河沿峡谷穿行,溯河而上,那水源竟然是从滑塌的砂土崖下浸漫而出,湿洇的深绿色与阳光下砂土的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幽幽的山谷多了柔情的一面。沟底的人声回荡,不时听到:“对畔畔的那个疙梁梁上那是一个谁,是不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哎!”也就陕北的酸曲能唱出波浪谷的情愫。走下了沟底,峭壁耸立,站在崖下瞬间穷词,手扶崖壁,闭目回味,放下蹉跎,如影如梭。既然做不了金庸小说里的主角,那就当我的思过涯吧……碰壁转身,清泉溪流,绿苇轻摆,鸭声嘎嘎,新貌盎然。随路而行,悠闲自在,坡上的风扑面而来,山梁阻挡不住,旱柳阻挡不住,而我在这沟沟里不断地找寻,寻找峭壁上的两笔斜直,一笔问天,一笔落地,这是造物主的伤痕。我回首远眺,那道道出神的笔画,是我记忆刻画,是真情的痕迹。游人如织,千人千阅,千人千面,谁又能看清这世间风景。
一直往前穿过隧道眼前一亮,树木荫荫,芦苇荡荡,沿小路前行,碧水蓝天,山形映水,水静鱼闲,好一处水墨山水。如果陶渊明到此都会忍不住赋诗一首。这承载着人文情怀和历史印记的自然景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成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我们踏步其间既是与自然的亲近也是与历史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