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白云云【散文】塞上台
发布日期:2023-12-30    作者:白云云    来源:定边新能源公司    点击量:615    分享到:

透过窗子径直看去,远处的镇北台气势雄伟、独树一帜,与周围的古建筑大不相同,冥冥中多了几分神秘。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肃立在红山顶上,打量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一边深沉,一边又诉说着他的寂寥与凄凉。 

38120b8f920e6c2c956f8e918524e10_副本.jpg

小的时候,常听老师说起,“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样的励志名言。总以为只有去过山海关和嘉峪关才算真正意义上去过长城,不料当我了解过榆林镇北台后,才觉得这“天下第一台”也并非不可与它们相提并论。

在这牛羊成群,帐包鳞次,驼叫马嘶的塞北高原上,镇北台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与冲刷,古塞台上满满的都是苔藓。顿时,一番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接着,一幅幅历史画面映入眼帘:当年边塞高台、孤城、羌笛、笳声,漠漠风沙,飘飘寒云、南去飞雁……全然是一幅不胜悲放苍凉、烽火刀兵的古代边塞景观。这里汇聚了蒙汉两族的悠久历史与直观乐达的民族风情,这里有数不尽的守边将士和片片墙土,这里有“一带东流当复阙,筑台相望水云间”的袅袅烽火。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此戍边抗击西夏,他的那首著名的《鱼家傲》,就诉说了这一带守边将士的悲苦。

据古籍记载,镇北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后又历经多次修补才得以至今,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既是秦汉以降的边塞名镇,又是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记得第一次看到它那满身苔藓的具有年代感的厚厚土墙时,征战沙场的画面随即而来,不曾想这个曾经守卫秦汉边疆,抗击匈奴并立下功标青史的一大利器如今落到此般田地,也只剩万千感叹了。

清风徐来,江山似锦。站在镇北台顶端,极目远眺,眼前尽是一片片纵横渠道,杨柳成行,以及历尽沧桑的榆林古城风貌,波光粼粼的榆溪河流,历历在目;楼台亭阁,云山浩渺,大漠苍茫,雁阵徘徊,使人心旷神怡;俯视台下,历经数百年沧桑的易马城、款贡城斑驳沧桑,险峻的红石峡风景秀丽,这美好风光如诗如画,让人如痴如醉。置身其中,不由就心潮澎湃,随着这气势磅礴的镇北台而“磅礴”,从胸中涌起一种雄奇壮阔、不可遏止的力量。

只有在这里,在这沙漠边缘的镇北台,注目凝望着正在消逝的长城残躯的断垣废墟,那残缺之美带给你的震颤,才能让你真正体悟一个民族的历史悲凄。只有在这极目穹天、广袤土地上,才能蓄养博大的情怀,只有在这塞上边城的斜阳古道中,才能明白什么是大气恢弘、悲怀壮烈,什么是苍凉凝重、热血奔涌。

在我的记忆里,镇北台,不光景美,食也清爽可口,芳香四溢。倘若你正逢夏日炎炎之时前来游玩,游行途中,闷热的天气会让你热不可耐,口燥唇干。此时,一碗小米凉粉便会使你顿觉凉爽,精神焕发。比起一般凉粉,榆林的小米凉粉营养更为丰富,同时口感爽滑,不失本味。游行结束时,还可在门口小市打上一斤半两的桃花水豆腐。桃花水豆腐是榆林著名的“标志”之一,其品质优良,口感细腻,香甜可口,就连当年明武宗来榆林巡视吃后都赞不绝口。

在寒冷的冬日,镇北台也仍旧带着他那独有威严与宏达,与围绕在他周围的冰凉空气不同,这是一座被注入岁月热血的古建筑。尽管冬日三九寒霜,但他坚定、热情、富有对生的渴望,激励着每一位过路人与特意前来“拜访”他的人。

镇北台,一个被岁月沉淀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