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樊永艳【散文】且读且知且行
发布日期:2024-05-03    作者:樊永艳    来源:榆林配售电公司    点击量:616    分享到:

五一小长假,早起的街头肉眼可见的荒凉,这个小镇的人们延续了节假日就疯狂向外输出的习惯,一夜之间就分散在周边城市的各个角落。

太阳初升之时,青山在阳光的纱幕后若隐若现,我又一次见到童年记忆里那条蜿蜒流长的小河,如今已然干涸。真正的别离,没有长亭外古道边,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一个稀疏平常的夜晚,却有人沉睡在了这个明媚的春天。在舅舅的丧礼上,我不免代入式的共情了他短暂又满是遗憾的一生。

死亡,是文学的母题。如何活着,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往何处?”哲学三问,或许能在不断读书中,探索一二。所以,读书于我而言,是认知自我、认知外在他者的一种路径。

e0f69fe02276e4d43eb80b249163dc6.jpg

作为一个师范生,我从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但我愿意自己是阅读者。阅人、阅己、阅众生。少年时看童话、读话本,耽于幻想;青年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会被宝玉说的那句“放心”感慨良久,将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会被安娜真挚炽热的情感所感动;会明白“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也会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

青年时代,读书让我变得更为感性细腻也让我拥有了一颗由此及彼的心。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我大学老师的样子,以及他留在我生命中的影响。他完美阐释了文艺男青年,看话剧、读哲学、不务实际、理想主义。他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人文之窗。在他讲授的心理学课堂上,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拧巴性格的根源,童年阴影、自我实现、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在美学课堂上,他讲马踏飞燕、讲《美的历程》、讲觉醒的时代;在文学的课堂上,他从哲学角度切入描述《一朵小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真谛,其实是要鼓励人多走出,去看多元的世界与人,不要囿于狭隘。

人在象牙塔和乌托邦里逡巡太久,在现实社会里会被虐到体无完肤。毫无疑问,这样的我在社会中会无数次碰壁。有人心怀山川湖海,走着走着就到了繁华闹市。多歧路,多迷茫。在我的人生最低处,幸好也有书的陪伴。它教会我坚强勇敢,即便是扯着自己的头发也要把自己从泥滩中扯出来。于荒芜处绽放,有人嗤笑,有人羞辱,不过即使野草可还是不遗余力呀……在人生困境中,会生出悲悯的情怀。众生苦,无人逃脱。有人正值美好年华,罹患绝症;有人在原生家庭的禁锢里,步履维艰;有人一生所求,终成空。在那么多不确定与失去里,书籍依然让你读到希望和理性,书里有慰藉也有理解。诚如梁永安所讲:“世界是流动的,不是为任何一个人而设计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不断生长的人,要始终对生活、对生命有敬畏,有期待,有自信,有开创。”

7c7321435a56dc352e5ef5a80f40fdc.jpg

读书的意义,是生活把你打回到原样,在你落魄不堪的外表之下,你依然可以有一颗不屈的心。就像史铁生所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读书的意义,是让你拥有一颗包容的心。走过对方的来路,看过他一路所遇的风霜雨雪,便明白他的现在,人人皆可理解,人人皆有不易。就像木心所说:“有一天他走在纽约的马路上,阳光灿烂,阳光透过树枝这种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他回头看到这条马路,突然间感觉到,诚然觉得,一切尽可原谅。”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生而为人,皆有软肋,皆有所执。要允许自己犯错,要勇敢地看见自己的匮乏,勇敢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勇敢地承担责任、维护真理;勇敢地放弃消受不了的钱财和承受不起的爱情;勇敢地宽恕自己、宽恕别人。

且读且知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