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童年的腊八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小时候,腊八节的氛围总是在清晨的霜雾还未消散时就开始弥漫。那时候,天还蒙蒙亮,我就被厨房传来的动静唤醒。母亲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腊八粥的食材,在昏黄的灯光下,那些小米、玉米糁、红豆、绿豆、红枣等食材被一一摆在案板上,像是即将奔赴一场盛大聚会的嘉宾。
我会好奇地凑到母亲身边,看着她把各种食材细心地淘洗干净。红豆和绿豆在水里翻滚着,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嬉戏。母亲的手在水里轻轻搅动,那双手粗糙却充满了温柔,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这个节日的敬重,对家人的爱。
灶膛里的火苗呼呼地燃烧着,映红了母亲的脸。我总是喜欢蹲在灶膛前,往里面添着柴火。干柴在火中噼啪作响,火星子偶尔会蹦出来,像是一个个小惊喜。锅里的水渐渐沸腾,母亲把食材依次下锅,锅里顿时热闹起来。红枣在水里打着旋儿,仿佛是一群红色的小船在波涛中航行。小米和玉米糁则像沉稳的舵手,逐渐让粥变得浓稠起来。
在等待腊八粥熬好的过程中,那股香甜的气息越来越浓郁,弥漫在整个窑洞里。我在窑洞里跑来跑去,焦急地盼望着能快点喝到那美味的粥。而母亲则会笑着告诉我,腊八粥要慢慢熬,这样才会香。
终于,腊八粥熬好了。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那碗腊八粥,色彩斑斓,就像一幅美丽的画。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烫得直呼气,但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就在口腔里散开。红枣的甜,豆类的绵,小米的香,混合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味道。那时候,一碗腊八粥就能让我满足得如同拥有了全世界。
童年的腊八节,还少不了和小伙伴们的欢聚。我们端着自己的小碗,在院子里互相比较着谁碗里的红枣最多,谁的粥最甜。然后嘻嘻哈哈地分享着各自家里关于腊八节的趣事,那笑声回荡在自家的小院里,也回荡在我的童年记忆深处。
如今,岁月已经悄然流逝,但童年度过的腊八节却永远留在心中。那是一段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回忆,是陕北这片土地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