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已到深冬,整个陕北已陷入干燥冷冻,万物沉寂的时节,以往山涧的绿意绵绵已被一望无际光秃秃的黄土坡所取代,银装素裹,周边的河流也进入冰冻期,往日的活水已转到冰层下静静流淌。而出门在外的打工人在岁末年初均已返家避寒开始“熬冬”,待来年开春时节再出去揽工,也就让往日人烟稀少的小山村开启热热闹闹的氛围,每当回忆起小山村冬季往事,就不由自主热血沸腾充斥着周身,对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热爱而又敬畏。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儿女,陕北地处黄土高坡,四季分明,出门被大山环绕一望无际连绵不绝,是黄土高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初识者感觉绝望而又雄奇,感叹造物主的伟大,头顶有着锃光瓦亮的蓝天飘着棉花状的白云,空旷而又豁达,有种天高地旷的感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过着春播夏忙秋收冬藏简单而有序的生活,造就他们淳朴善良、刚毅、直爽、大方,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善于吃苦耐劳,勇于直面生活,造就“黄土精神”,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筑造起一片家园,可敬而又可畏。尤其在冬季小山村的生活虽然与大城市相比较粗放而又简陋,但他依然是陕北人忘不了的根,灵魂栖息的港湾,每当临近年底小山村热闹的劲头就韵味就十足,生活在村里的人们总是急切而又可爱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是闲不住的,年轻的后生们砍柴为度冬取暖做准备,掏粪送往田地间为来年种农作物储存肥料做一些体力活,老人妇女则做一些细活,侍弄储存的过冬食物如酸菜,土豆、栽在窖里的大白菜、红薯等,更开始准备一些熟食油饼、枣糕、豆腐等,甚有心灵手巧者给一家人做布鞋、纳鞋垫、打毛衣,可不要以为农村缺衣少食,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是应有尽有,可能城市没有的他们也有,犹如赶赴人间一场“惊鸿宴”,酣畅淋漓的朴实厚重,冬藏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雪后的陕北地域特色更是一绝,当你推开窑洞门初闻雪景的那一刻内心是无法形容的,白茫茫的一片白雪皑皑,万物披上洁白的衣装,洁白而又明霞,梨树,枣树,物件等各自姿态不一,家畜小鸡、小羊、小狗、小猫都会在雪地留下自己独特的“画作”,对了还有出来觅食的小鸟、鸽子、山鸡、兔子等出来赏玩,仿佛举办一场“画展”,观看后令人踟蹰不前。太阳出来后在光线的折射下波光粼粼,刺眼而又独特,不由自主想轻轻捧住雪花赏玩直担心融化,组织三五好友玩一场“雪仗”,一瞬间都变成“白胡子”。当然到了这个季节滑冰是当然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三五好友拿着制作的冰车、冰板自由滑翔在冰面上,轻盈而又飞快宛如在夏天水中的鱼儿一样活灵活现,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有腼腆者不久之后也加入行列,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冻得脚丫子、手实在受不了则捡一些河道周边枯草树枝点燃围着火堆畅聊,烘烤游玩打湿的衣服、鞋子,记得那时候可没少挨父母的批评,棍棒的教育,总是惹得大伙捶胸顿足,浑然大笑,这是遗留在记忆中珍贵深刻的画面,更是每当茶余饭后避不开的话题,是现在生活在城市娃难以体会的快乐。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大批人由农村向城市里迁移,对于大人们来说过去是回忆,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活动是心之所向往的,记得前几日带9岁的儿子去农村外婆家探望老人家,门前是已冰冻的河流,看见几个小孩玩耍在冰面上,遂允许孩子前往一块玩,孩童是天真而又可爱的,他们在冰面上时而打滚、时而抱成一团摔倒在冰面上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事后儿子告诉我他感觉太新奇,这样的玩法太痛快是以前无法体会的,依依不舍与小伙伴告别,央求我还要来并且带着他弟弟,让我给他拍照留念,担心衣服弄脏害怕妈妈的责骂,我主动提出替他承揽,才放宽心,对于孩子有这种心理我有些茫然失措与无以名状的心疼!这才是他们应该有的童年啊!孩子无忧无虑也就那么几年,不应该只有书本,我们要试着释放孩子自然的天性,回归返璞归真的生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陕北,冬季它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季节,更是陕北人的念想,念想里承载着欢喜哀愁,承载着记忆中的味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陕北人厚重朴实,用一片片雪花装饰起乡愁,从此我们有了根,不单单是亲人,更有温馨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小村庄羁绊。窗外雪花又开始飘落,片片飘落在心间,我爱你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落,包容你的一切,凛冬虽寒冷,但爱意绵绵,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