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闫江涛【散文】故乡的年味
发布日期:2025-01-27    作者:闫江涛    来源:新元公司    点击量:312    分享到:

已到年关,初升的暖阳透过窗户照射在脸颊上暖意洋洋,轩轩与二轩仍旧沉寂在自己的梦乡,让我不忍心打扰他们的美梦。娘的睡眠质量不佳,抑或是多年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总是第一个醒来蹑手蹑脚地为一家人准备吃食、洗漱用的热水。我总是劝慰她多睡一会儿,换来的都是娘的拒绝。冬季生活在城镇里边根本就没有啥农活可做,娘到底在想些啥?坐在旁的爹说道“她在想如何过年,生活在城市里边一切都是现成的熟食,一下子无事可做有些不习惯,就是太闲。”我才恍然大悟,回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不禁有些留恋。

IMG_20250127_145056.png

在乡村中时节一进入腊月是非常忙碌的,尽管依旧天寒地冻,但那股为过年做准备的劲头是十足的。首先是大扫除,爹娘带领我们把几孔窑里边的锅碗瓢盆、箱箱柜柜全部拾掇出去,先扫一遍,而后化身成粉刷匠,将家里刷的白白亮亮的,再将一些无用的物品进行整理归纳,屋子便焕然一新。

其中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年我清早睡眼迷蒙,睁眼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直接懵住,哇哇直喊爹娘,以为自己睡错屋子又或是被拐卖走了。惹得在一旁的媳妇与两小孩直咂咂嘴,哄笑不止。

过年美食是必备的,我们兄妹不惧寒冷喜欢跟随爹娘去镇上赶集会,街面并不宽敞,街面房屋矮小而又错落不一,但货物琳琅满目,有男女老少的衣服、有小孩子玩的各类玩具、有各色各样的锅碗瓢盆、有色香味俱全的凉菜包头肉、有喜气洋洋的对联、有各种各样形态不一的爆竹,集会热闹非凡,直到太阳落下山头,人们才拎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有买的年货当然还有自家制作的,爹娘会制作豆腐,用自家产的豆子磨成粉打成汁在大铁锅里熬制过滤,过程很辛苦忙碌一整天,在寒冬腊月也是额头大汗,但当吃到第一锅充斥着浓浓豆香味的豆腐,那种感觉与美妙还是无与伦比的。还有就是炸油糕、炸麻花、炸油饼、炸糖圈圈、炸各种丸子等,烟熏火燎后,酥脆而又爽口。

再有就是对联也是过年的一大亮点,在我们家基本是写出来的,邻居大伯是乡间四邻有名的文化人,一整天在为大家写心仪的祝福语以及屋舍对联,分文不取,淳朴而又善良,很得大家敬重,当然大家会给他家娃娃们带一些零食,农村人邻里之间就是这么可爱而又有情。尤记得他写对联的情景,沉思后笔随意走,字体苍劲而有力,挥斥方遒似有千斤重力透红纸,周围看众屏气凝神,直至写完才长舒一口气,惊叹技艺之高超。这样的场面是难得一见的,相信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年这一天是很忙碌的,首先是去祭祀逝去的长辈,将各种吃食奉上,庄重肃穆深切怀念亲人,归来后母亲总是催促我们将一些吃食再送给长辈,不管刮风下雪,这是规矩也是礼节,随后才开始自家食用。在农村贴对联是有时间的,讲究上午把对联贴好,大人带着孩子们去做,要求横平竖直、上下工整、平仄有序,瞬间节日的氛围就浓厚起来了。做完活我们穿着新衣服、母亲做的新鞋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疯玩,这时候大人是不管你的,是难得的自由。晚饭是重点,爹娘在欢乐氛围中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摆满桌子,每次都到吃撑。随后,在玩闹中守岁熬年。

我们回忆的年味津津有味,而两孩子则虎头虎脑听得眉飞色舞,如痴如醉,时不时来一句:“真的吗?我们也要这样。”一时兴起,带全家出去逛逛年货节。前些日子已与轩轩、二轩约定好要为他们购置一些物品,对于他们来说街上一切都是新奇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年货也更加高大上,满街五彩缤纷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氛围感十足。孩子们会在每个摊位前都注目良久,但最让他们钟情的还属“仙女棒”“窜天猴”“黑老大”等五花八门的爆竹,这些东西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传承,也许当爆竹声声响起那一刻年夜才算完整。爹娘也流露出了难得的欢笑,在摊位前讲价热火朝天酣畅淋漓,自从爹生病出院后许久未曾见到这种场景。媳妇则充分发挥她的贤良淑德,一一付钱,我则负责运输,手里兜里总是满满当当。我们逛了好几个年货点,直至精疲力竭,才罢休回家。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不期而遇的雪更是送来无声的祝福,静待除夕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