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樊永艳【散文】拜年的脚步,丈量着亲情的距离
发布日期:2025-02-03    作者:樊永艳    来源:榆林配售电公司    点击量:262    分享到:

大年初一的喜庆余韵尚未散去,走亲戚的热潮便如春日的暖流,迅速在大街小巷间涌动开来。七大姑八大姨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年货,脚步匆匆却又满含期待,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次的登门拜访,都像是一场温暖的重逢,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亲情在你来我往间愈发醇厚。

正月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这份热闹与温情之中。有人忙着踏上拜年之路,用脚步丈量亲情的距离;有人则在家中精心筹备,以一桌桌丰盛的饭菜,迎接远道而来的亲友。

4d8a60bcd40c922dca0de41f7ecb6d7.jpg

过年走亲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那时,人们的生活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就是近些年,家里的红白喜事、盖房、搬家等,亲戚都是会来帮忙的。因此,过年走亲戚成为加强家族联系、增进亲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无论经济条件好坏,无论路途多远,过年时都要走亲戚。在你来我往、觥筹交错中,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点滴,把中国人重仪式、重亲情的丰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走亲戚的时间,通常从正月初二持续到正月初八,其间人们会互相拜访、赠送礼物、表达祝福和关心。礼品的种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一般是蒸馍、麻花、油条、果子等,而现在多是水果、奶、茶、烟、酒等。盛礼物的家什也由过去的竹篮子变成了今天的礼品箱、礼品盒、礼品袋。走亲戚的顺序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是两家主亲,一是先走舅妈家,俗话说:“娘亲舅大”,要把对舅舅家族的尊重放在第一位;二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及子女走娘家,给自己的亲生父母拜年。之后,再给姑家、姨家及其他亲戚拜年。

在我记忆的深处,童年时走亲戚的时光总是熠熠生辉。那时候,走亲戚于我们而言,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填饱肚子是生活的大事。走亲戚意味着能品尝到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食,白面馍散发着麦香,咬上一口,松软香甜;那一点点的肉,更是舌尖上的奢华享受,每一口都饱含着对富足生活的向往。除了美食,还有那充满惊喜的压岁钱。虽说只有三十五十,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笔“巨款”,能在心底掀起无数美好的憧憬。每年春节,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走亲戚的路,心底最渴望的,便是多收获些压岁钱。而我们第一个要去的,便是舅舅家。尽管姥爷、姥姥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但给舅舅和舅妈拜年,是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正月初二吃过早饭,母亲就早早准备好拜年的东西,带着我和弟弟到舅舅家拜年,从我家到舅舅家只有三十里路,都是土路,翻过山后还要过一条河才能到舅舅家。舅舅也算是个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见了我和弟弟很是关爱。停一会儿,舅舅拿出黄表纸,对我说:“我去你姥爷、姥姥的坟前烧纸,你们就不用去了,在家里等着。”舅舅烧完纸后,又领着我和弟弟到村里几个近门的舅舅家拜年。这几个近门的舅舅,我并不熟悉,感到很拘谨。到了一家,舅舅先向那位近门的舅舅介绍:“这是三姐家的小孩。”然后又对我说:“这是你舅舅,快给你舅舅拜年吧!”我连忙说:“舅舅,我给你拜年了!”说罢,弟弟就要下跪叩头,那位舅舅连忙把弟弟扶起,说道:“起来吧,起来吧,免了,免了。”就这样,我们给几个近门的舅舅一一拜了年,几乎把村子绕了一圈。回到舅舅家,在吃饭前我给舅舅、舅母拜年,舅舅给了我压岁钱,虽然只有五十元,我却乐得合不拢嘴,那一刻我感觉到走亲戚真好。

还有一次,我和父亲到一个亲戚家拜年,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我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拽着脚,冻得浑身发抖。中午,长辈给我和父亲做了一碗细粉汤,蒸了一盘饺子,粉汤上面漂了两小片肥肉,肥肉上的猪毛清晰可见。但在那食不饱腹的年代,能喝上这样的细粉汤,我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这不仅是一碗细粉汤,更是长辈对我和父亲的疼爱。有人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我认为不全尽然,那个年代虽然穷,但是人心纯善,没有虚情假意,这样的年,这样的亲戚,让我十分怀念。

给父母拜年,是过年走亲戚的一件大事。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初一这天不能回娘家门,如果回去,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所以我也是初二才带着老公及女儿回娘家拜年,通常会带上丰厚的礼品,父母会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 。“一个女婿半个儿”,亲情的酒,会在这一刻斟满。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春节有了新玩法,线上拜年、云聚会成了常态,就算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通过视频和家人朋友“面对面”。同时,由于小轿车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开着小车,绕上一圈,就可以走几户亲戚,这样的走亲戚像走流程一样,拜年的气氛有些冷淡,其实,这反映出的是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旧观念的碰撞。

在维系情感的万千方式里,亲情的传递与延续路径多样。但过年走亲戚这一传统习俗,满溢着醇厚的人情味儿。它不只是节日的一项活动,更是拉近亲情距离的神奇纽带,在岁月长河里不断延续传承,成为家族记忆里无可替代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