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清晨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带到了热闹的现实世界,刚才梦中的肘子差一点就可以吃到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还不等惋惜那美梦,又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勾的我迅速下了床。
一进厨房,那阵味道扑面而来,是奶奶自制的腊肉在灶台上散发的香气。“奶奶新年快乐!您这腊肉可太香了。”说着,便迫不及待的奔向那盘对我招手的腊肉。但过年可不止有腊肉。
关中的年,从准备年货就开始热闹起来。集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红色是这里的主色调,春联、福字、灯笼挂满了摊位,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热情地宣告新年的到来。父亲在卖鞭炮的摊位前驻足,仔细挑选着,手中拿着几挂鞭炮,像是在比较着它们的粗细和长度,嘴里还念叨着:“过年啊,鞭炮可不能少,这响声一放,才有年味。”“对对对,鞭炮一响,黄金万两!”我在旁边附和着。母亲又拉着我在卖糖果和糕点的地方徘徊,她拿起一块琼锅糖,轻轻咬了一口,满意地说:“还是这个味儿,你小时候最爱吃了。”我笑着点头,看着母亲袋子里装着的琼锅糖,心里满是温暖。
回到家,便是紧锣密鼓地准备年夜饭的食材。奶奶拿出一袋土豆,爷爷准备剁肉馅,母亲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我也挽起袖子,加入到择菜的队伍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唠着家常。奶奶问我工作辛不辛苦,同事好不好相处;父亲则关心我有没有存下钱,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一一回答着,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接着,便是做花馍。这可是关中过年的传统习俗,也是女人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母亲把发好的面分成小块,揉、搓、捏、剪,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花馍就诞生了。有憨厚可爱的兔子,有昂首啼鸣的公鸡,还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寿桃。我在一旁看得手痒,也跟着学起来,虽然做得歪歪扭扭,但母亲和奶奶还是一个劲儿地夸我做得好。
夜幕降临,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年夜饭摆上了桌,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有清蒸鲤鱼、清蒸大虾、高力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包进硬币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欢庆。父亲感慨地说:“过去一年,咱家孩子也长大了,能自己挣钱了,这日子啊,越过越好!”我看着父母和奶奶,心中满是感恩,这一年在外,最想念的就是这团聚的时刻。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嗑着瓜子,吃着水果。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整个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就是关中老家的年,忙碌而充实,平凡又温暖。在这浓浓的年味里,我感受到了家的力量,也明白了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而过年,就是回家,就是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