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毕业进入陕煤集团府谷能源公司。那一路,从沃野千里到塬峁褶皱,在穿过一个又一个幽长的隧道后,满目的黄土黄沙也没有埋灭我奔赴理想的火热之心,在这里,我也第一次知道了一个词:北移精神。
作为一名化学专业毕业生,我曾以为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与生产一线的轰鸣设备会是我职业生涯的全部注脚。在培训结束后进入生产运行部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也习惯了用数据说话、用流程规范操作。然而,2024年我调入配售电公司综合管理部担任文秘时,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纷繁复杂的会议纪要,以及领导“这个材料要体现战略高度”的叮嘱,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化学反应堆,原料未知,反应路径不明,催化剂难寻。
正是在这样的困顿中,《秘书工作》杂志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元素周期表。记得初读《我当秘书长的体会》一文时,那句“秘书长要像做文章一样起承转合”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文秘工作与化学试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严谨的逻辑、精准的配比,以及将零散元素转化为有序产物的能力。
在角色转变中思维重塑。在生产一线时,我习惯于紧盯某个参数的变化,在现场认真排查某个设备的异常;而文秘工作要求“胸为帅谋”,要有全局观和系统观。过去一年,我参与过一些领导讲话材料的起草,多次被领导指出“缺乏对公司的系统认识和站位不够”。在边干边学中我领悟到,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首先要会转换角色,对标“化学反应的精准性”,把自己精准摆到领导的位置,精准把握“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为领导所为”。通过系统学习上级公司及公司战略规划、年度报告、各类讲话等纲领性文件,及时跟踪行业政策动态,主动参与多类型、高层次会议,在熟悉业务的同时逐渐构建起系统性认知框架和全局性战略思维。
在知行合一处破茧。初写材料常陷入“数据堆砌、逻辑断裂”的困境,一张张潦草的会议记录、一份份看似详实的报表却难掩思考的碎片化。受《秘书工作》中“五看三突出”方法论启发,我开始以“看背景、看趋势、看矛盾、看关联、看价值”的视角重构素材,用“突出战略导向、突出矛盾破局、突出执行闭环”的框架梳理脉络。从初次起草公司总结材料的站位不高、基础不牢、逻辑不顺到年初起草公司年度工作报告时的略有所悟,我深刻体会到,文秘的笔锋应是庖丁解牛的刀,既要入乎其内解剖肌理,更要出乎其外勾勒筋骨,让数据在辩证思维中淬炼出决策价值。
在成长坐标系中定位。文秘岗位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观察企业全局的“瞭望台”,也是检验个人成长的“试金石”。作为领导的代言人,要以三维视角校准工作定位,纵向贯通战略决策与基层实践,在文件流转中解码管理意图、传导执行标准;横向串联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以信息枢纽功能推动组织协同;深向扎根企业肌理与时代脉搏,通过政策研究、形势研判校准发展航向。这种“顶天立地”的站位要求,使文秘既能触摸企业发展的主动脉,又在提炼经验、破解难题中锻造复合能力,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价值的同频共振、共生共长。
化学反应需要活化能,文秘成长也需要持续赋能。正如《秘书工作》所言,文字工作者要像苦瓜般自苦而不苦人,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将继续以专业为舟、以匠心为桨,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书写属于新时代文秘人的“成长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