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电厂化学精处理值班员薛碧云,主要负责电厂水汽循环系统的化学监督与优化和工业废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
16:30,交接班前的准备
我换上工装,将安全帽扣紧,17:00走进精处理值班室。上一班的同事递来运行日志,我翻开电脑画面,电脑上的数据映入眼帘:凝结水PH、氢电导率、加药泵频率……我快速浏览完关键参数,在运行日志上签下名字,耳边传来交班同事的叮嘱:“3号氨泵下午有点异响,多留意。”
17:30,首次巡检
拎着便携式检测仪,我踏上巡检路线。走廊的灯光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冷白,透过汽机房玻璃,能看到夕阳正沉入对面山坡。第一站是汽水取样间,打开门就听见冷凝器“嘀嗒”的水滴声。挨个检查取样架的冷却水流量,确认温度维持在25℃——这是保证在线仪表数据准确的关键。对所有水样进行测量并和在线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
18:0,晚餐与数据监控
快速吃完晚餐,盯着DCS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突然发现1号机组的凝结水PH迅速下降,立即启动凝水加氨泵,并查看负荷波动的情况,发现是因为负荷的快速上涨影响到PH的大幅波动,二十分钟后,看着数值重新落回安全区间,我也才放下心来。
21:30,巡检发现异常
工业废水巡检的时候,发现#2无阀过滤器处于溢流状态,对讲机通知盘前人员停运中间水泵,并对无阀过滤器进行手动强制反洗,看见系统恢复正常制水状态,继续巡检其他设备,凌晨的冷风从检修门缝钻进来,后背的汗却浸透了工装。
23:00,配置药品
趁着系统稳定的间隙,进入汽机0米加药间。需要带好各种防护用品,防止加氨水时刺激眼睛皮肤等,一桶氨水需要兑40公分的水,这些都默记在心。
次日1:00,最后的坚守
监控屏的蓝光让眼睛发涩,但夜班最危险的时刻往往在黎明前。于是不停地翻动电脑画面便是常态。只为达到所有数据都在最合适的区间,如有异常,及时联系检修处理。
2:00,交班与归途
将运行日志递给接班的同事时,窗外的星空已褪成深青色。脱下沾着药剂渍的手套,指尖还残留着微弱的橡胶味。走出生产办公楼,而我的影子仍拖在身后,与大楼的轮廓重叠成沉默的剪影。
九小时的前夜班,是仪表盘上200余次数据抄录,是5公里巡检路程,是应对各种应急处理,更是对每个小数点后两位的执念。当城市沉睡时,我们守着管道的脉搏,在数据与药剂间编织着看不见的安全网——这便是运行化学人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