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赵佳乐【读后感】平凡岁月里的生命之光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发布日期:2025-04-26    作者:赵佳乐    来源:定边新能源公司    点击量:68    分享到:

fcceed1605a0cbc439724c0b0923265a_副本_副本.jpg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路遥笔下的箴言,恰似黄土高原上永不熄灭的长明灯,不仅照亮了双水村人们的奋斗之路,更穿越时代的尘埃,为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跋涉的灵魂指引方向。

荀子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与书中传递的“平凡人用坚持书写不凡”的信念不谋而合,共同勾勒出生命在岁月沉淀中的璀璨图景。《平凡的世界》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变迁为画卷,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等平凡人物如倔强生长的野草,用生命的韧劲在石缝间绽放光芒。孙少安被迫辍学那日,攥着书本的指节发白,最终却把读书的渴望化作肩头扛起家庭的力量。他赤脚踩过黄土地,在开办砖厂时,即便窑火灼伤希望、债务压弯脊梁,仍能像不倒的胡杨般,带着乡亲们在贫瘠中开垦出富足的绿洲。

孙少平则如追逐远方的孤雁,背着破旧的行囊走出双水村。揽工棚里,他在汗水浸透的枕头上摊开书页;煤矿井下,煤尘染白了他的眉发,却掩不住眼中对知识与理想的炽热。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的煤油灯,不仅照亮了他的精神世界,更成为无数读者心中不灭的火种。而路遥本人何尝不是书中精神的实践者?他扎根陕北窑洞,用六年时光将黄土地的厚重、人民的坚韧,化作百万字的文学丰碑,让自己的生命也成为了书中精神的鲜活注脚。试想,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在缺衣少食的岁月里,既要与饥饿、劳累抗争,还要在他人的轻视中守护内心的追求,这需要何等强大的精神力量?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苦难中编织出希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身处优渥环境却在抱怨中蹉跎岁月的人,更凸显出平凡者奋斗精神的珍贵。

历史长河中,无数平凡人用奋斗书写传奇。爱迪生在千次失败后,终于让灯泡照亮世界;屠呦呦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坚,用青蒿素为疟疾患者带来新生。而在我们身边,快递小哥雷海为在送件间隙背诵诗词,终在诗词大会上惊艳众人;外卖骑手高海军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出版诗集记录人间烟火。他们和书中人物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持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平凡与伟大之间,从来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像我曾在备考的至暗时刻,面对堆积如山的习题濒临崩溃。但每当想起孙少平在矿井下借着头灯读书的画面,内心就会涌起一股力量——原来真正的强者,正是在最逼仄的环境里,依然守护着心中的星光。这星光指引我重新振作,最终跨越了学业上的难关。

在学习中,我们当以孙少平为镜,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惧风浪;在生活中,以孙少安为榜样,用担当与拼搏直面挑战;遭遇挫折时,不妨回想孙少安烧砖失败后重新站起的身影,从跌倒处汲取力量;获得成功时,更要如孙少平般坚守初心,不被一时的成就迷失方向。“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合上书卷,路遥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生活或许平凡,但只要我们心怀热忱、步履不停,终能在平凡的岁月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让我们以书中人物为引路人,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非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