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中最坚韧的一枝。2012年5月20,我怀揣着青春的憧憬,与“你”签下了一份契约,笔尖划过劳动合同的瞬间,我签下的不仅是职业的开端,更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相识:从“新手”到“水质守护者”
2013年,我经历了军训的烈日、理论培训的深耕、外厂实习的锤炼,以化学巡检员的身份加入新元电厂。 第一次走进水处理车间时,师傅说:“这里的水质,就是机组的血液。” 那时的我,还分不清阳床和阴床的区别,更不懂硅酸根超标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参与了师徒结对、事故演练、技术比武等,老师傅手把手教我化验操作,从滴定终点判断到数据记录规范,在一次次事故模拟中,反复练习水质异常处理流程,此外我参加了化学专业技能竞赛、系统图绘画比赛,让我快速提升实战能力。
成长:在“水质保卫战”中淬炼
2015年,机组调试期间,化学车间、精处理车间、化验站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每小时人工取样复核数据,同步对比在线仪表,发现偏差立即校准,只为保证每一滴锅炉补给水都质量合格、供应稳定。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投运、解列,每一步操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投运、解列要保证机组正常供水,爆膜、铺膜则关乎精处理的出水水质。当我们成功实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全部回收再利用,达成废水零排放目标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量。
传承:让“化学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我也成了徒弟口中的“李师傅”,每次带新人的时候,我都会说:“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每一组数据都关系着万家灯火。”看着年轻同事们认真记录数据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我将师傅传授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带着他们反复练习滴定操作,讲解水质数据背后的意义。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转眼我从一名懵懂的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企业也在转型升级中迈向新高度。从传统监测到智能管控,从满足基本生产到实现绿色发展,我们彼此成就、共同蜕变。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化学监督岗位上,以水为墨,用专业和责任书写更多与企业共生共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