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花马池光伏电站的中控室窗前,千亩光伏板随日光流转闪烁银辉——这是我们每天与“光”对话的战场,更是将企业“四种经营理念”“四项重点工作”“五个走在前、七个新成效”熔铸于一线实践的“练兵场”。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藏在数据里的理念注脚、巡检路上的责任刻度,还有每一度电里的奋斗回响。
“紧日子”里的精打细算:把“降本账本”写成“责任答卷”
陕北的风沙曾让光伏板清洗成“成本痛点”,但“紧日子”理念教会我们:“精打细算”是对企业资源的极致敬畏。
我们将光伏板下土地变成“立体账本”:借鉴“光伏+特色养殖”,年养殖1500只鸡、500只羊,板下杂草加工饲料增收,食堂食材实现部分自给;我们更把“精细”刻进日常——提前1个月完成32个方阵、48°到18°的光伏板角度精准调整,全程自主作业省下10万元外委费;64台逆变器清灰时,细扫每处散热通道、逐一检查螺栓,让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
这些数字背后,是“把场区当自家日子过”的较真:破损工具攒成“物料盒”,螺栓码成“工具墙”,无人机66次巡检发现的缺陷,分门别类记进“整改字典”——“紧日子”里的每分“抠”,都是对“提质增效”的朴素践行。
“赚钱思维”的一线破题:让每度电都带着“市场心跳”
值班员的工作不只是“守设备”,更要让每度电都成为“会思考的效益单元”。
今年SVG缺陷处理中,我们把“赚钱思维”炼成“实战本能”:2号SVG异响,换设备需厂家介入+停产多时,我们翻技术手册自行更换,避免额外成本——这是“省出来”的效益;“光伏+无人机巡检”联动模式则是“赚出来”的突破: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精准定位组件问题,人工复检确保无遗漏,高效巡检降低人工成本,让“技改创新”成为效益增长点。那些藏在巡检路线的较真、攻坚时刻的坚守,正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朴实回应。
“营销思维”的隐性坚守:把“客户需求”焊进设备参数
在花马池电站,“营销思维”是嵌进巡检、监盘、维护的“本能响应”——升压站、光伏区、集控室的每处细节,都藏着对“客户用电需求”的无声呼应。
光伏区巡检时,目光不止于组件:走过方阵,顺手在巡检本记下箱逆变一体机、汇流箱运行状态,让发电效率与客户用电需求“同频”;集控室监盘时,盯着负荷曲线跳动,在客户用电高峰前让系统稳定运行,用“预判”代替“响应”,让供电稳在需求前。
当“客户需求”成操作习惯,一线“营销思维”便有了注脚:不是刻意营销,而是用“替客户着想”的细节,给“可靠供电”盖“安心戳”。
“乙方思维”的刚性坚守:让“服务意识”成为一线底色
“用‘乙方’思维做‘甲方’”,核心是把“换位思考”刻进角色认知。作为场区运维的“主导方”,我们却始终带着“乙方心态”——面对厂家调试,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蹲守现场学技术,把“甲方身份”变成“共同攻坚”的纽带;面对周边场站的咨询,不是“走流程”,而是把光伏板下的养殖经验做成“共享手册”,让“场区发展”与“周边共赢”同频。当“甲方”的身段里藏着“乙方”的贴心,当运维的每个环节多一份“假如我是用户”的考量,场区的每块光伏板,便不仅是发电单元,更是“以心换心”的信任载体。
此刻站在光伏板下,抚摸光伏板的组件边框,想起入职时师傅的话:“守好每块板,发好每度电,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负责。”如今,这份“负责”早已丰满——是“紧日子”的精打细算、“市场潮”的清醒破局、“客户心”的精准守护、“合规线”的寸步不让,更是把个人奋斗融进企业战略的坚定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