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员工风采
【“创新创效”大家谈】新能源公司花马池光伏电站 白云云
发布日期:2025-08-26    作者:白云云    来源:定边新能源公司    点击量:78    分享到:

作为定边新能源花马池光伏电站的一名普通值班员,日常运维工作中,我始终围绕“创新巧思聚智 创效实践共研”的理念,在岗位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也对科技创新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花马池光伏电站受地理区位和气候影响,冬末春初沙尘暴频发,设备积灰一直是影响发电效率的瓶颈。一方面是光伏组件不同程度积灰,直接降低光电转换率;另一方面是发电设备内部积灰,可能引发故障隐患。之前,我们在领导的带领下,通过五月份全站陪停检修,开展96台箱逆变一体机“专项清灰行动”,虽缓解了部分压力,但人力物力投入大、耗时久,大大增加运维成本,可持续性不强。

面对这一难题,我也在工作中琢磨创新解决思路。针对光伏组件积灰,引入“无人机+高压微雾”清洗模式,结合电站现有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和GIS地图规划路径,远程操控完成大面积清理,无人机够不到的地方再人工补位,这样能解放人力、提高效率。而发电设备内部积灰,或许可以创新引入小型化“智能清灰机器人”,用特种传感器捕捉内部微粒分布与集约度,自动判断积灰程度并告警,避免传统“无焦点、广撒网”的清灰方式,实现“精确化清灰”,减少运维人员排查时间。

在一线岗位上,科技创新的意义,是从无人机巡检热斑的每份报告里逐渐显现的。以前我总觉得“创新”是复杂的技术突破,直到无人机成为工作“好搭档”,才明白创新也可以是“用对工具、做对事”的务实改变。

没有无人机时,人工巡检热斑要顶着烈日在光伏板间穿梭,眼睛紧盯组件找异常,回值班室还要手工记录位置,不仅累,还难免漏检,光检修准备就要两天。现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巡检,几十分钟就能扫完一个矩阵,生成的报告里热斑位置、温度异常值标得清清楚楚。我们拿着报告去检修,像有了“精准坐标”,半天就能完成准备工作,漏检率几乎为零。

现在每次拿到巡检报告,我都会和同事一起分析热斑成因,是鸟屎遮挡还是组件隐裂?哪些区域易出问题?慢慢总结出“雨后查边缘、大风后查积灰区”的巡检规律,工作更有针对性。我深刻体会到,一线的科技创新,核心不是设备多先进,而是让设备真正服务需求。未来我会继续在巡检中多观察、在报告里找规律,让科技成为提升运维质量的“好帮手”,让每一次工作都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