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秋,是我人生里一道清晰的转折刻度。彼时,我刚走出大学校园,手中攥着还带着校园温度的青涩简历,胸口揣着初入社会的忐忑与对未来的期许,静静立在新元公司面试室中。当面试官眉眼带笑,抛出那句“工厂的活儿可不轻松,你能扛得住不?”时,我尚不知晓,这句简单直白的问询,会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我职业人生的全新大门,让一段未知却深刻的成长旅程自此启程。
初到公司时,厂区尚在建设阶段,各项设施尚未完善,空气中却处处激荡着昂扬向上的奋斗热情,让人不自觉地忽略了环境的艰苦。我们的日常被“学习”与“实践”填满,白天穿梭在现场,逐一辨认设备,将每一台设备的型号、参数、控制标准牢牢刻进脑海;夜晚便围坐在一起钻研理论,然后记录在密密麻麻的笔记本里。我们曾在凛冽寒冬里并肩扫雪,用铁锹与汗水为厂区扫清通行障碍;曾在料峭春日里携手植树,为这片崭新的土地播下生机与希望;也曾在简单的食堂里分享家常饭菜,在难题与困惑中互相打气、彼此照亮。那些一同拼搏的日子,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满是滚烫的热忱,最终沉淀为我职业生涯里最鲜活、最珍贵的起点和印记。
随着机组的正式投产,崭新的宿舍取代了昔日临时的铺位,而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大考”—独立操作设备。当双手第一次稳稳握住操作鼠标,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按钮与流动的数据,过往跟着老师傅学过的理论、记过的参数在脑海中飞速交织,紧张感瞬间涌上心头,手心不自觉地沁出汗水。身旁的师傅没有过多言语,只在我因操作卡壳而焦灼时,轻声递来一句提点:“设备跟人一样,你得品。”这句简单却深刻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困惑的门。我开始试着沉下心来,不再只盯着操作步骤,而是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的细微变化,揣摩它的“脾气”;在一次次上手实践中,慢慢摸清了操作的节奏与技巧,终于找到了与设备同频的“默契”。
真正帮我冲破成长瓶颈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称料偏差故障。那天,称料设定值明明毫无差错,实际称重却始终达不到标准,生产进度眼看就要受影响。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脑中飞速回放师傅传授的故障排查方法,随后沉下心从输料管路开始,到每一台关联设备,逐一细致检查。当手指触碰到输灰绞刀,发现它早已卡死无法运转时,问题的症结终于清晰。联系检修人员及时处理后,看着操作屏上的重量数值缓缓回归正常范围,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尝到了“心里有底”的踏实—那是从过去“跟着师傅学”的依赖,到如今能“自己扛事”的蜕变,更是手握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后,心底生出的十足底气。
前日整理工作柜时,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从抽屉深处滑落。翻开后,入职初的青涩笔迹格外醒目:设备参数、师傅叮嘱、错题反思,字字都是初心印记。从照本宣科到融会贯通,从面对机器时的忐忑无措,到如今独当一面的从容笃定,这些年,我从懵懂的毕业生蜕变为能扛事的专业操作者,公司也从建设初期的雏形,成长为如今稳健成熟的模样。面试时那句“怕不怕吃苦”的问询仍在耳畔,而这十年的坚持与蜕变,便是我最坚定的回答。未来,我会带着这份不变的初心,继续与新元公司并肩,奔赴下一段更远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