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我以为》时,那句满是悔恨的“我以为”反复在我耳边回响。影片用血淋淋的事故现场、撕心裂肺的忏悔,揭露了“我以为”背后的致命危害——“我以为不高不用系安全带”“我以为进有限空间看一眼没事”“我以为徒手清理更快”,这些侥幸念头,最终让鲜活生命残缺、家庭破碎,看似偶然的事故,实则是必然的恶果。
应急管理部制作的这部片子提醒我们,事故背后总有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不严的问题。摒弃侥幸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需制度保障:要加强安全培训,让“安全规程是用鲜血写成的”深入人心;要强化监督检查,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更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让侥幸付出代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伤者的痛苦、逝者家属的泪水警示我们:安全没有“我以为”,只有“必须做到”。每一次规范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隐患排查都是对责任的坚守。让我们告别“我以为”,践行“我必须”,以严谨态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守护生命不再让悲剧重演。
身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对“我以为”这三个字尤其敏感。我们这个行业,虽然讲的是绿色能源,但现场并不温柔。风机塔筒百米多高,光伏阵列上的高电压,风一急、雨一滑、手一抖,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些“我以为风不大”“我以为电断了”“我以为就两分钟”的念头,其实都在把命交给运气。
干我们这行,最怕的就是把侥幸当成经验。安全不是靠运气,是靠一句句“我必须”堆出来的。必须让高空作业的人把安全带系得结结实实,哪怕他嫌麻烦。我必须把每一条看起来“多此一举”的规定,当成保命的底线,而不是流程上的形式。以前巡检靠人跑,现在用无人机飞一圈,问题看得更清;以前外包队伍进场讲两句就干活,现在不培训合格,不让进入工作现场;以前事故出了才追责,现在苗头不对就叫停,哪怕被抱怨“太严”,也比事后后悔强。说到底,安全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是所有人一起守出来的。从一线员工到项目负责人,从总包到分包,每个人都要把“我必须”当成一种本能。我必须对我的工友负责,必须对我的家人负责,也必须对我自己负责。
事故不会提前打招呼,它只认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个“我以为”都改成“我必须”,把每一次操作都做实,把每一个隐患都当成事故来对待。只要我们还站在这片场上,就必须让“安全”两个字,真正落地、生根,变成习惯、变成文化,变成我们新能源人最基本的职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