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协同增效年”工作部署,坚持内外“双循环”,搭建“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高效贯通管理体系,推动增效模式从“单一协作”到“系统协同”转变,为企业发展提质效、添动能。
内外协同推项目。合理统筹项目前期谋划和开发建设,通过“专班聚力、专人包抓、专项攻坚”三大举措,加强协调沟通,推进电网接入、核准报建、土地征收各项手续办理,实现靖边100MW风电项目取得电力生产许可证,投入商业运营;推动旬邑200MW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科学布局陕北、关中一批储能项目,投运府谷集中供热项目,完成彬州100MW光伏项目备案,加快“绿电直连”项目落地。开展虚拟电厂平台搭建,整合3家可调负荷与1家分布式电源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格局。
产业协同促发展。强化价值链创效功能,开展与神木煤化工、北元集团等兄弟单位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签署兰炭采购、电石销售协议,定期举行产销衔接会,稳定产业链创效之锚。深化与物资集团集采协同,降低购置成本8%。开拓电力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承建陕煤运电、青海新能源、陕西氢能等企业涉网试验、建设安装工程,实现技术服务业务走出去。培育壮大电能交易增长极,完成跨省外送电量6.8亿kWh,交易电量35亿kWh、绿证70余万张,创收2900余万元,同比增长116%。
管理协同提质效。强化营销协同,建立“大营销”体系,紧盯电改走向,研判市场变化,改进营销与生产联动机制,顺势而为,借势而进,电力交易结算均价从300元/MWh提升至400元/MWh以上,新能源弃风弃光率下降40%。强化攻坚协同,实施十项重点任务领导包抓,通过“日跟进、周通报、月考核”督导协同任务落地,以合规、审计、纪检贯通监督保障协同效能,推动高效协同从“单点发力”向“系统集成”转变,实现亏损治理、项目审批、资产盘活一批重点任务有效突破。强化业务协同,整合技术力量,以“一盘棋”思维协同作战,完成花马池光伏电站陪停检修、新元公司#1机组状态性检修等任务,释放增效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