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将我的职业生涯视作一场修行,那么在光伏电站的岁月,便像是在一座“静谧禅院”中的打坐,修炼的是内心的定力与细致。而如今,转战风电场,我仿佛踏入了另一个天地,开始了另一番历练。
第一重修炼:光伏禅院——定与细的筑基
我的修行始于那片绵延无尽的光伏蓝海,那里是我职业的“新手村”。作为一名新人,最大的挑战并非复杂的故障,而是日复一日巡检路上,那份看似单调的寂寞。我的师傅曾对我说:“在这里,你要学会跟沉默的设备做朋友,要能‘听’见电流的声响。”
起初我并不明白。但渐渐地,我真的“听”见了。监控屏幕上那条平稳运行的功率曲线,是阳光在组件间流淌的潺潺溪水;一次微小的波动可能是一片云影掠过,或是一小块鸟粪的遮蔽。我学会了用指尖感知汇流箱的温度,用目光捕捉板面尘埃细微的色差。
这段修炼,磨平了我的毛躁,赋予我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和一颗波澜不惊的平常心。我深深体会到新能源值守的第一课,在于“定”、在于“细”。如同古寺中的扫地僧,真正的功夫正藏于这日复一日的俯身与凝视之中。
第二重修炼:风场剑冢——刚与动的破境
当我自觉基本功已然扎实,可以独当一面时,岗位的变动将我引向了修行的下一重天地。
这里,再无禅院的宁静。百米风机是矗立的巨剑,风的呼啸是它们破空的铮鸣。初来之时,轰鸣的噪音与时刻运转的庞然大物让我一度茫然无措。我赖以立足的“静”功,在这里被彻底颠覆。
于是,新一轮修炼就此展开。我学习聆听风机的“语言”:平稳的嗡鸣是健康的证明,尖锐的异响是危机的预警。我学习解读风的“脾性”:观察云图预判天时,感受风速仪的跳动,揣摩它下一刻的狂野或温柔。当我第一次攀上高耸的风机,在轻微摇晃的机舱内,亲身感受叶轮撕裂长风的磅礴力量,那是一种令人血脉偾张的、具象化的能量奔涌。
这场修炼,锤炼了我的胆魄,更教会我“顺势而为”的智慧。风场的哲学,是“刚”,是“动”。你既要有与巨人共舞的勇气,也需具备在瞬息万变中捕捉战机的敏锐。
破而后立:融汇之道
从光伏的“静修”到风电的“动炼”,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武学上的“破而后立”。我不再仅是那个埋头查看数据的值班员,更成为一名能“仰观天象、侧听风语”的能源“猎人”。
光伏的岁月,赋予我细腻的观察力与对数据的极致敏感,这是我内功的坚实根基。风电的历练,则为我披上了应对无常、驾驭风险的坚硬铠甲。
如今,当我坐在集控室,凝视屏幕上象征风机稳定运行的点点绿光,聆听窗外那永不止息的风之交响,心中涌起的是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坚定。我的血脉中,流淌着光的沉静,也呼啸着风的豪情。
这场从追光者到御风者的修行,仍在继续。前路或许还有新的境界,但我已心怀坦然。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光的低语还是风的咆哮,都是这个世界赋予一名新能源守护者,最动听也最值得拥抱的心跳。

高级搜索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