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以营销思维激活生产动能 府谷能源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发布日期:2025-08-28    作者:陈奕琳    来源:    点击量:153    分享到:

在国家“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深刻把握“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协同”的辩证关系,将“营销思维”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通过市场化导向重塑生产逻辑、以数字化赋能提升运营效能、靠多元化布局拓展价值空间,推动“生产端”与“市场端”同频共振,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617955fbb7791d4e3f3757f2b696286.jpg

破局传统生产逻辑:以市场导向重构产销联动机制

“重生产、轻市场”的路径依赖,曾是公司转型路上的突出瓶颈。面对电力现货市场波动加剧、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等挑战,公司率先打破“生产多少卖多少”的惯性思维,建立“市场需求反向定义生产计划”的全新机制,让生产环节始终跟着市场信号走。

在电力产销协同上,公司构建“中长期合约稳基本盘、现货交易创增量、辅助服务挖潜力”的三维体系。通过精准研判市场供需,提前锁定中长期电量64.93亿kWh,为生产计划提供稳定“压舱石”。同时,动态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在现货市场灵活响应价格信号,7月单月跨省交易电量达3.83亿kWh,利用“陕电入鄂”等外送通道实现效益最大化。针对新能源“出力波动”痛点,建成新能源智控中心,依托AI、Deepseek等大模型实现风光功率精准预测,葛家山风电场、花马池光伏电站弃风弃光率持续优化,其中徐庄风电场成为省内首例全额取消AGC限电的风电场,年增发电量超千万千瓦时。

生产环节的“市场敏感度”显著提升。火电板块根据实时煤价、负荷需求动态调整开机方式,7月新元电厂双机稳定运行,日发电量居区域前列;新能源板块则紧跟绿电交易热潮,年绿电交易量达4亿kWh,列全省第一,绿证交易突破100万张,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种“以销促产”的良性循环,让生产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靶向作业”。

精选1.jpg

赋能生产全链条:以数字化技术打通“产供销”数据闭环

营销思维的核心是“效率与精准”,而数字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公司以“数智化”为纽带,将营销端的市场数据、客户需求实时传导至生产端,推动设备运行、能耗控制、成本管理等环节全面升级。

在生产管控层面,公司建成覆盖“风光火储”全业态的智慧运营平台,实现风场、光伏电站无人值班值守,巡检效率提升42%以上;火电板块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系统,结合实时煤价数据动态调整劣质煤掺烧比例,目前掺烧率稳定在60%以上,年节约燃煤成本超80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将营销端的“客户用能数据”反哺生产优化——针对高耗能企业客户的峰谷用电特征,定制“错峰生产+调峰储能”方案,既满足客户降本需求,又提升自身机组灵活性调节能力,7月辅助服务收益同比增长15%。

数字化还推动了成本管控的“颗粒度”提升。通过智慧物资管理云平台整合采购、仓储、配送全流程,库存周转率提升40%,采购成本降低12%;在电石生产环节,基于市场原料价格波动数据优化配料方案,兰炭、石灰石单耗同比分别降低0.026吨/吨、0.28吨/吨,推动电石生产成本较去年同期压降550元/吨。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营销思维下的生产环节正实现“降本”与“增效”的双重突破。

9.jpg

拓展价值增长空间:从“卖电力”到“卖服务”的业态升级

营销思维的深层逻辑,是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公司跳出“单一发电”的局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展电力服务新业态,让生产价值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

在电力增值服务领域,公司凭借电力施工总承包二级、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已承接陕煤运电、青海新能源等多地承装运维工程,实现技术服务“走出去”。针对大工业用户推出“绿电套餐+节能改造”定制服务,为140余家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1000万元/年,带动年售电量突破50亿kWh,稳居全省前列。这种从电力生产商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让生产环节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度电收益”,而是延伸至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新能源赛道,公司更以“营销思维”布局增量市场。通过研判新能源电价政策和消纳通道,精准获取长武、汉阴、白水等250MW新能源指标,推进韩城、旬邑300MW风电项目建设,确保“上马一个、盈利一个”。目前,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45%,发电量占比提升至26%,绿电交易、碳资产等“衍生价值”持续释放,形成“新能源发电+增值服务”的双轮驱动。

从“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变,不仅是公司应对市场挑战的破局之策,更是传统能源企业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必然选择。在这条道路上,公司正以更开放的视野、更灵活的机制、更高效的执行,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府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