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书香府能•阅启未来】工作从不是“等兴趣”而是“造意义”
发布日期:2025-10-15    作者:谭舒婷    来源:新元公司    点击量:127    分享到:

编者按: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阅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府谷能源公司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深刻认识到员工精神世界的充实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公司精心开辟“书香府能•阅启未来”宣传专栏,以兹推动公司阅读风尚、促进员工成长。专栏将分享各类书籍的精华内容,交流读书心得,不断促进形成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

1030A59F53E2E28CEA9180CDA759ADAC.jpg

初读稻盛和夫的《干法》,以为是一本“职场成功学指南”,读完才发现,它更像一本关于“如何与工作相处、与自我对话”的人生手册。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稻盛和夫70余年的工作与经营经验,将“工作的意义”“成事的逻辑”讲得透彻,尤其解开了我这个常陷入“工作内耗”的上班族,对“兴趣与工作”的核心困惑——原来我们无需被动等待兴趣降临,而是可以主动为工作创造意义。

书中“主动热爱工作”的理念,也让我深受启发。稻盛和夫并非一开始就热爱工作,甚至曾想过辞职,但他最终选择“改变心态”:既然无法逃避,就试着从工作中找乐趣——比如优化实验步骤、记录研究心得,在微小的进步中积累成就感。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前总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可试着主动梳理工作流程、给枯燥的报表加入可视化图表后,不仅效率提升了,还发现了工作中的“小创新点”。原来,“热爱工作”不是被动等待兴趣降临,而是主动赋予工作意义,在投入中慢慢找到价值感。

颠覆我认知的,是书中“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一观点。从前我总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面对重复的任务会烦躁,遇到难题会逃避,甚至私下抱怨“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但稻盛和夫却说:“人通过工作来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他年轻时进入濒临破产的公司,从研究陶瓷材料起步,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反复试验,哪怕多次失败也不放弃,最终研发出领先世界的新材料。这份坚持让我明白:工作的价值从不是“完成任务拿薪水”,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韧性与专注力——就像我之前负责的工作,曾因数据出错陷入僵局,但当我效仿书中“专注当下”的态度,逐行核对、请教同事,最终解决问题时,不仅获得了领导认可,更增强了“攻克难题”的底气。

最让我热血沸腾的,是他“以高目标为动力”的主张。他反对“尽力就好”,强调“必须做到”,认为“只有设定远超当下能力的目标,才能倒逼自己突破舒适区”。所谓“不可能”,往往是自我设限,而坚定的目标与脚踏实地的行动,能打破所有壁垒。

合上书页,《干法》带给我的不仅是对工作的新认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抱怨、不逃避,以敬畏心对待每一份任务,以进取心突破每一次挑战。往后,我会试着把工作当成“自我成长的土壤”,在实干中磨炼心性,在坚持中收获成长——这或许就是稻盛和夫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给每一个普通人的“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