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生活 > 文艺作品
李颖【散文】从“蓝星”到“绿洲”:看新能源公司的生态答卷
发布日期:2025-10-21    作者:李颖    来源:定边新能源公司    点击量:33    分享到:

当《窗外是蓝星》的镜头从中国空间站舷窗缓缓铺展,地球这颗裹着淡蓝光晕的星球在浩瀚太空中流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捕捉的这抹“宇宙级蓝”,不禁让人们惊叹于家园的壮美,更唤醒了对“守护绿水青山”的深层共鸣。而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新能源公司正以光伏发电为笔、以生态创新为墨,用“板上发电、板下种养”的实践,书写着一份与“蓝星之美”呼应的生态答卷,让清洁电能与田园生机共生,为“双碳”目标注入鲜活动能。

光伏区1_副本.jpg

陕北秋日的阳光洒在花马池光伏电站连片的光伏板上,折射出耀眼的光。板上,成片光伏阵列正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力,电流奔涌间,是新能源公司对“零碳”承诺的坚守,更是对《窗外是蓝星》中“守护蓝色家园”的正面回应。

而板下的世界,更藏着生态共生的巧思。曾经的闲置土地,如今早已变身“生态绿洲”:白绒山羊在苜蓿草丛中觅食,良凤花鸡穿梭于光伏阵列间。光伏板的遮挡,不仅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悄悄改善了局部微气候,更为畜禽提供了阴凉舒适的生长环境。“发电不占地、种养不避光”的立体生态链,让土地价值成倍释放,也让“绿色发展”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见的田园生机。

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是为这份生态答卷添上了“加分项”。新能源公司在花马池电站精心搭建“智慧运维+环保监测”双系统:通过无人机巡检光伏组件,既提升了运维效率,又避免了人工巡检对地表植被的踩踏干扰;在电站周边布下水质、土壤监测点,实时追踪生态指标,确保项目建设始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更令人称道的是,该电站将净化后的地下水循环用于生活用水与作物灌溉,每一滴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都是企业以“绣花功夫”守护生态的生动注脚。

当人们在影院仰望《窗外是蓝星》中的地球之美时,花马池光伏电站里,板上的电流正点亮千家万户的灯火,板下的作物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份从“蓝星”视角到“绿洲”实践的生态答卷,不仅展现了企业践行“双碳”目标的坚定行动,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内涵。

未来,新能源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笔,在更多土地上勾勒“清洁发电+生态种养”的美好图景,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守护“蓝星”的力量,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优异答卷。